6年前,央视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横空出世。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满足了人们视觉和味蕾的双重体验,成为近几年来最受欢迎的纪录片。
两年后,《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播出。虽不及第一季时惊艳,但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制作水准。
然而今年年初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却意外差评不断,评分从9分跌至4分。
背后原因众多,但归根结底是因为团队,换人了。
可以说《舌尖上的中国1、2》大获成功离不开总导演陈晓卿的努力。陈晓卿将镜头对准普通人的生活,让我们第一次,看到食物和中国人之间的关系。
在这之后,陈晓卿离开央视,《舌尖3》经手他人。
《舌尖上的中国3》
节目定期播出,主题却本末倒置,人倒是拍了不少,美食却成了陪衬。
而6年后的今天,陈晓卿带着曾经的团队制作的最新美食纪录片终于开播了!
《风味人间》。
1周播一集,1集50分钟,一共8集。
首播刚过,豆瓣网友们就打出9.4的高分!
熟悉的音乐,熟悉的画面。还有熟悉的配音。
看完第一集,还是忍不住激动想说这才是真正的《舌尖上的中国3》,
不对不对,是《舌尖上的世界》。
为什么?
请继续往下看。
不得不说,《风味人间》是有着《舌尖》血统的。
看一眼演职员表:
“导演 陈晓卿;配音 李立宏;配乐 阿鲲;美食顾问 蔡澜……”
《舌尖1》当年的关键制作人一个都不少。
就算不看画面,听到李立宏老师沉稳优雅的声线,搭配行云流水的解说词,我的口水就已经忍不住要流下来。
而与《舌尖》不同的是,《风味人间》不仅仅把镜头对向中国,而是从中国人对待食物的角度放眼世界。
以食材为线索,走遍了包括西班牙、冰岛、埃塞俄比亚在内全球六大洲二十多个地区,去探索,去品尝同一种食材的不同吃法。
事实上,这个想法陈晓卿早在央视时就有了。
那时他还负责《舌尖3》的筹备,在他的构思下,《舌尖3》原本的主题就是“中国与世界”。
舌尖2的美食顾问就曾说:
“陈晓卿原本想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中国味道的脉络,立足中国当下,放眼全球古今。”
可惜的是《舌尖3》从2016年计划开拍之后就一直搁置,直到陈晓卿从央视离职。
但好在,《风味人间》继承了他的想法。
陈晓卿也用实际行动证明,这个想法得到了观众认可。《风味人间》走出中国、放眼于世界的美食探索,视野更广,立意更高。
不仅让人们看到了更加多元的美食,达到了美食与人文相辅相成的大成之境,也印证了人类始终不变的美食情结,
比如第一集山海之间里,
就将一道“火腿”的做法横跨了欧亚大陆。
在安徽南屏村。
年底杀猪,准备一年下来的腊肉腊肠,
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习俗和美味。
生活在农家的汪兆惠在片中熟练地抬起猪后腿,和丈夫一起在猪后腿的每一寸皮上,撒下食盐,反复搓揉。
盐,是腌制火腿的关键步骤:
用盐不足,猪肉容易腐坏;用盐过度,则会损坏猪肉的本来的纤维,阻碍猪肉进化成火腿。
但对于汪兆惠和丈夫来说,用盐得度早已成驾轻就熟。20年来不间断地制作火腿,他们早就对盐掌握了最极致的用量。
这只第一道工序。
汪兆惠还需要把腌制好的火腿,依靠自然气候反复晾晒几个月。
“晒火腿晒火腿,就是越晒越香。”
而当火腿到了西班牙,
又是另一番风景。
西班牙的火腿举世闻名,世界上有那么多地方出产火腿,却远不及人们对西班牙火腿痴迷程度。
和江浙人民做法不同,西班牙人制作火腿的风干窖藏都在室内。
他们将火腿悬挂屋顶,利用火腿表面生长的白色霉丝,来判断火腿内部是否成型。
尽管在西班牙伊比利亚火腿早已批量化生产,成千上万的火腿在这里输送到全世界。
但工人们依然精细的照顾这些火腿宝宝。
他们定期为火腿们逐一涂油,调整悬挂位置,甚至还需要调整窗户的开合度。以便让每一根火腿都走向完美风味的终点。
除了制作工艺不同,对于吃火腿,
不同地域的人们也各有讲究。
对于中国人来说,火腿在农家做法中既可以简单烹制,品尝火腿肉最原始的味道,也可以成为淮扬名菜中不可或缺的精致辅材。
火腿吊汤,大煮干丝......
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做法,
不同的肉质有不同的味道。
而在自由浪漫的西班牙,火腿不仅仅是一道菜。
他们更将切火腿变成了一项颇具艺术感的表演。
西班牙人民习惯将火腿做冷盘生吃,专业的火腿切片师将火腿切得薄如蝉翼。
看到那刀尖上微微颤抖的火腿肉,
如果是我,我应该可以吃下1000片......
除此之外,《风味人间》的第一集还为我们展现了大闸蟹在荷兰艾瑟尔湖与江苏太湖的不同境遇......
到了秋天,面对大闸蟹这个入侵物种,荷兰渔民们纷纷表示,虽然大闸蟹能卖个好价钱,可是吃起来太麻烦,浪费时间。
图中间这位大哥还说:
“我从来不吃大闸蟹!”
(真是暴殄天物啊,放着我来)
到了中国,大闸蟹的蟹黄到底有多好吃?
想必不用我多说了吧。
随便截几张图,让大家感受一下片中还为了我们展现的,江浙大厨用蟹膏蟹壳制作的各种美食。
光看图我就已经闻到味儿了~
从安徽的吴侬软语到西班牙的浪漫小镇,从太湖的大闸蟹到荷兰的毛脚蟹。
还有那阿勒泰的大尾羊,
哈萨克牧民的马肉马肠。
甘肃人民用双手和勤劳的智慧,
将土豆打制成软绵粘腻的洋芋搅团。
甘肃临洮的洋芋搅团
而大陆的另一边,法国人民将土豆和奶酪结合,
同样赋予土豆软绵的口感。
导演高群书对《风味人间》的评价我觉得说得特别对:
“拍人间,可以有很多方式,以食物表现人间,自《舌尖上的中国》开始,到这次的《风味人间》,陈晓卿已臻上上乘。”
如果说《舌尖》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从古至今对美食的探索。
那么,我们透过《风味人间》,看到的是世界各地人民对美食的追求。
不变的是食物的美妙,冲破的是美味的界限。
最后奉上最喜欢的片段:
年轻的台湾镖鱼手卢昱易在海上的狂风中,站在镖船上传统的镖鱼法捕旗鱼。
海面翻滚巨浪,波涛汹涌之际,旗鱼身影若隐若现。
几番追逐过后,站在船头的卢昱易抓住时机凭直觉把锋利的镖杆,插进海水…
这几个镜头紧张刺激,简直不输好莱坞大片,据说为了拍到捕鱼成功的画面,制作团队也苦等了多天。
温情提示:
本片可能会引起部分不适,饭后观看效果更佳!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场库 ):一集飙到9.4,这部国产大型美食纪录片我闭着眼打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