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届茅盾文学奖今天在北京揭晓,和前两届一样,今年这届也有 5 部作品获奖,分别是梁晓声的《人世间》、徐怀中的《牵风记》、徐则臣的《北上》、陈彦的《主角》以及李洱的《应物兄》(这是按最终得票的多少来排序的)。这次的颁奖活动计划 10 月中旬在北京举行。
1981 年 3 月 14 日,时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的茅盾立下遗嘱,希望要做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同年 10 月,中国作协开始启动茅盾文学奖,并形成了一个周期性的奖项——以 4 年为一个周期(早期是 3 年),每届获奖作品在 3 到 5 部之间(1991 年的第 3 届多颁了两个荣誉奖,算下来共 7 部),我们熟悉的古华的《芙蓉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王安忆的《长恨歌》、贾平凹的《秦腔》等等都得到过这一殊荣。
今年到第 10 届的茅盾文学奖已经是中国文学界最高荣誉之一,除了官方的背景,也和它的评选相对严谨和严格有关。今年的获奖作品是从 234 部作品当中选出来的,有 62 位作家、评论家和文学组织工作者经过共计 6 轮投票得出(中间还经过了社会公示阶段)。按官方的说法,这 5 部获奖作品“体现了 4 年来长篇小说创作的卓越成就”。
梁晓声《人世间》
这次评选中得票最高的作品,全书 115 万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三卷本一套。这本书以北方省会城市的一个平民区为背景,以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刻画了从这里走出的十几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以此展示了从上世纪 70 年代到今天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变化。这多少会让人想到《平凡的世界》?而从知青题材到记录这个时代的变革,今年即将 70 岁的梁晓声仍然保持了旺盛的创作能力。
徐怀中《牵风记》
以“挺进大别山”的历史为背景的一部关于战争、爱情和人性的小说,当中有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影子,融入了真实的战争和浪漫的爱情等元素,其实也拓宽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当代战争文学的范畴。作家徐怀中一直以来描写军旅生活,并且他已经 90 岁高龄了(他也成为历届茅盾文学奖最年长的获奖者),但从小说当中感受到的,作家仍然有着宽阔和充满想象力的内心世界,值得尊敬。
徐则臣《北上》
《北上》贯穿了 1901 年到 2014 年的时间跨度,借由一条京杭大运河,从历史和当下两条线索和几个家族的百年故事,来展现一个完整的大时代的历史长卷。它由 1978 年出生于江苏的作家徐则臣历时 4 年创作,目前徐则臣是《人民文学》副主编。
陈彦《主角》
《主角》讲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半个世纪来的人生际遇,她的背后是整个秦腔文化的沉浮和整个大时代的变迁。1963 年生于陕西的陈彦多次获得过“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编剧奖”等奖项。
李洱《应物兄》
近 90 万字,历时 13 年写成,1966 年生于河南济源的作家李洱带来的《应物兄》一方面此前拿下过 2018《收获》文学排行榜长篇小说第一名,另一方面,这也是一部争议非常大的长篇小说。书中借鉴经史子集的叙述方式来记录当代人,以主角“应物兄”为线索展开宏大叙事,不过无论是反传统的叙事方式,还是抽象或者架空的背景,整体的阅读感对于读者来说会是一次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