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行时代,病毒像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提醒着我们面对疾病与死亡时的痛苦和无助——而这样的情绪多多少少也蔓延到了其它各个领域,无论工作、生活还是面对自己或者亲密关系,我们都容易不自觉地变得脆弱或者悲观,成为一种“痛苦恐惧症”。
每个习惯生存在“妥协社会”中的人,都不得不直面痛苦并再次思考生命的意义。而哲学则在当下为每个人构建出应对客观现实与生存的通路。德国哲学家韩炳哲(Byung-Chul Han)在他的《妥协社会》中就讲述了痛苦与幸福的哲学思辨,并为我们展示了重建意义世界和价值体系的勇气之源。
韩炳哲的哲学洞见源于法德传统哲学的批判视角。他在流变时代中锚定出特定的时代线索,在剥开现实面纱并暴露出残酷真相的同时,也揭示出大数据时代下批判理论将且必将重整旗鼓的论断。韩炳哲以东方哲人细腻入微的思想特质(他本人在首尔出生),在人生常态的思辨中呈现出他的独到见解。
在韩炳哲看来,“痛并快乐着”并非是矛盾的修辞,正是因为痛苦的存在,才让幸福免于被物化,使幸福得以长久。而在当下,我们恰恰容易物化幸福,过度注重自我感受而选择性忽略现实生活中的落差、痛苦乃至死亡,这本《妥协社会》或许能以更锋利的方式,提醒我们在当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找寻并实现更有意义的人生。
原文始发于:每周一书:韩炳哲《妥协社会》